人物简介 龚博翔,安徽人,贵州大学2013级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友。贵州溪山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兼CEO,曾获“贵州省优秀民营企业家”“贵州青年五四奖章”“新时代的贵州人”以及“贵阳贵安科技人才”等称号。应邀担任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企业导师,培养研究生9人。与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合作,共同编纂了1项国家标准。 在贵州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有一位年轻的校友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不懈努力,成为了在大数据领域不断追梦和奋斗的青年企业家,他就是贵州溪山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龚博翔。从清涩学子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掌舵人,龚博翔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段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创业奋斗历程。 怀揣梦想,踏上大数据之旅 龚博翔,来自安徽合肥,2013年怀揣着对大数据的浓厚兴趣和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毅然选择来到贵州大学攻读研究生。龚翔博回忆道,刚进入贵州大学就被这里浓厚的大数据氛围所感染,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想要在这里大展拳脚。龚博翔表示,我对大数据和科技创新的热爱,源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小时候就对铜墙铁壁的机器战甲、无所不能的网络黑客、神秘莫测的外星超人感兴趣,我的专业也让我可以更进一步的接触或研究这些,并且我们学习的知识归根到底是用于现实,所以就一直在尝试把学到的转化出来。 2014年,龚翔博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他决定创业。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了贵州溪山科技有限公司。龚博翔说到,公司的命名灵感其实源自贵州大学校歌中的优美词句“溪山如黛 常沐春风”。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校园的自然美景,也象征着学术的熏陶和精神的滋养。选择这个名字,不仅表达了他们对母校的敬意和感激,也寄托了他们希望公司在母校的关怀和支持下,能够像歌词中的溪山一样,不断成长、壮大,最终成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 创业维艰,砥砺前行铸辉煌 创业路上龚博翔经历两次重大抉择,第一次是我在研究生二年级时,带领团队接下了第一个百万级项目。虽然项目最终失败并导致团队解散,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技术攻关必须做到百分百的可靠以及成本控制和团队管理的重要性。第二次是在毕业那年,站在毕业十字路口不知如何抉择,我们专业进互联网大企比较容易并且工资待遇都不错,再加上父母都希望回安徽老家考编发展。也是在犹豫之际,我的一位合伙人放弃了保研外校,留在贵州与我并肩作战,让我再一次的坚定要把公司做下去的决心,一直到现在。回顾创业历程,龚翔博感慨万千,创业初期团队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经验不足、市场竞争等多重压力和挑战。他回忆道:“当时我们一边上课一边做业务,时间和专注度上都没法保障。做出来的产品遭到客户的批评和否定,这对团队的打击很大。但我们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经过十余年的耕耘发展,溪山科技已发展成为贵阳贵安大数据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引领型示范企业,先后获得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软件企业认证和软件产品认证等多项认证,并通过 CMMI3 级认证。拥有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100余项,商标10余项。带领企业参与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省部级4项、市级3项,累计费用近3亿元。在国家大科学工程FAST项目中,以实际工程需求为导向,建设多源数据采集与处理平台,实现FAST跨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增强FAST反射面驱动系统的运行、管控和维护能力。构建面向故障描述的知识图谱和语义模型,研发了一套面向FAST的故障预警系统,不仅对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中相关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为国家大科学工程FAST长期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龚博翔获“新时代贵州人”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龚博翔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发展理念。近日,溪山科技成功接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DeepSeek,全力投入针对高校场景的AI大模型研发工作,旨在为广大师生打造更智能、高效的服务体系。该平台通过深度融合大语言模型能力与高校知识库体系,构建覆盖教学服务、校园管理、科研创新的AI应用生态,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 依托DeepSeek强大的基础模型能力,"校园智能助手"创新打造"智能中枢+垂直场景+持续进化"的架构体系。系统采用私有化部署模式,在确保数据安全合规的基础上,通过持续学习校内知识库实现能力迭代,目前已形成三大核心服务模块:24小时"AI辅导员"、心理健康守护者、学术研究加速器,未来,我们将致力于为每所高校打造专属模型微调平台,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注入院校特色知识资产,既保障数据主权,又实现个性化智能服务。 在被问及为何毅然投身充满风险的创业之路时,龚博翔目光坚定说到:“毅然选择以创业的方式投身产业发展时,心中的底气源源不断,而这份底气,皆源于身后那座温暖又坚实的母校-贵州大学”。母校的深厚底蕴,是我们汲取知识与智慧的无尽源泉。从专业课程中习得的理论知识,到实践项目里积累的宝贵经验,都为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母校的学术资源,是我们攻克难题的有力武器。遇到技术瓶颈时,能向曾经授业解惑的教授请教,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专业指导。母校庞大的校友网络,更是让他拥有了强大的人脉支持。这里承载着我们的青春回忆,更给予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让我们坚信,无论创业途中有多少艰难险阻,母校永远是最可靠的依靠,助力我们乘风破浪,驶向成功彼岸 。 图片:受访者提供 文字:冯玉丹 编辑:杨迤然 责编:陶梅江 编审:刘颖 |
【校友风采】龚博翔:一位大数据时代的探索者 |
2025-03-14
10
Copyright 2019 贵州大学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电话:0851一88292285 传真:0851一88292285 Email:cdo@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电话:0851一88292285 传真:0851一88292285 Email:cdo@g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