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小院”助推“小核桃”成为“大产业”【入选教育部第二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2024-07-16    12

  

一、基本情况

贵州大学作为贵州唯一一所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是全省人才、智力、科技最为集中的高校。长期以来,贵州大学深入贯彻中央、贵州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教育、学科、智力、技术等方面优势,运用“补脑扶智、动手扶业、弯腰扶贫”的“三扶”工作法,积极投身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积极主动作为在长期的扶贫工作实践中,形成了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校农结合“三套组合拳”的高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机制,扶贫足迹遍及全省。

赫章县是贵州大学助力脱贫攻坚重点关注的国家级贫困县,隶属毕节试验区,是典型“老少边穷”地区,也是集中“核桃之乡”,亦是我国西南云贵川地区泡核桃的分布中心,有4000多年的核桃种植历史,境内分布着许多原生的核桃种质资源。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核桃主导品种和产业化关键技术,所以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成为了赫章县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20069月,贵州大学与赫章县人民政府签订校地全面合作框架协议。针对赫章县核桃产业扶贫的重大需求,贵州大学通过校内遴选科技特派员,组建核桃种植技术团队,通过校县合作推动赫章核桃产业基地建设与加工技术发展,助推赫章县“小核桃”成为“大产业”,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二、实施进展

(一)深入调研,规划先行

产业扶贫的核心首先是结合地方优势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2006年合作伊始,专家小院科技人员深入赫章主产核桃的24个乡镇开展调查研究,从最基本的土壤、树体、气候、资源数量与特性等因子入手,挖掘赫章核桃的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历时8个月制定了《赫章县核桃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5年)提出“打造全国核桃强县”的产业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又制定了《赫章县省级现代高效核桃产业示范园区规划》,作为科学指导赫章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扎根一线,技术攻关

十三年来,专家小院科技人员扎根赫章核桃基地,先后围绕赫章核桃产业中的优良品种选育、高接换优、标准化栽培、专用肥配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关键问题进行项目申请和攻关,得到了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富民强县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的资助,破解了限制赫章核桃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从100多万棵核桃资源中实生培育了“黔核”系列4个核桃新品种,研究总结了“九个一”核桃种植技术标准,在核桃低产改造与高接换优方面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研发了适宜于云贵山区的核桃专用肥、主要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和晚实核桃促花丰产技术体系。为了推动赫章核桃产业发展,科技人员把选育的4个核桃新品种和多项技术都无偿提供给政府、企业和农户使用。

)培养人才,激发动力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保障,专家小院结合赫章核桃产业发展的需要,利用贵州大学的优势,培养产业中的专业人才。为了解决赫章核桃产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专家小院先后为全省培养果树学硕士、农业推广硕士112名,为赫章培养核桃领域研究生5名,培养核桃方向科技特派员260余人,培训科技人员及果农2181.9万余人次,为产业培养了“留得住的土专家”,基本实现了每户核桃种植户至少有1人以上掌握核桃栽培技术经专家小院培养的很多科技特派员都成为了当地核桃产业的“土专家”,如彭剑、江辉、苏衡、李富贵、罗焜等在当地都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核桃专家。

延伸产业链,打造特色品牌

为了打通核桃产业链,核桃专家小院团队除了做好自己的科学研究,在赫章核桃品牌塑造、招商引资、企业的科技咨询、产品营销等方面为政府牵线搭桥,出谋划策。十多年来,助推赫章核桃获得了一系列品牌和荣誉,使赫章核桃名扬海内外。比如,入选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评选的中国十大名优核桃200911);入选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评选的中国果品著名品牌”(201011);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的“‘赫之林牌核桃乳荣获贵州著名商标”(2010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2为了解决核桃产业中资本匮乏、产业链延伸不够的问题,协助政府从山东引来了“贵州赫之林核桃乳有限公司”,把“赫之林”核桃乳在“家乐福”超市集团上架销售。此外,组织专家团队开发核桃酒、核桃鲜雄花序、核桃分心木茶叶等产品,为核桃系列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主要特点

(一)从“单兵作战”到“团队作战”

贵州大学尚未与赫章县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时,贵州大学潘学军教授花了几个月时间,走遍赫章县乡镇查看核桃资源,不仅发现赫章县有很丰富的世界的原生资源,还发现赫章核桃的品种缺陷和产业缺陷。校地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以贵州省首席科技特派员(核桃栽培)潘学军博士为首席专家,整合骨干教师、博(硕)士研究生和乡土人才,共同组建专家小院,依托贵州大学、贵州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植保所,充分利用专家的智力资源、社会科技资源,推动科技要素和生产要素的结合,实现专家和小院,小院和政府、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助推地方产业发展、乡土人才培养。

(二)用机制保障“落地生根”

为了解决核桃产业中的突出问题,贵州大学在赫章县建立贵州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赫章县核桃科学试验站”、贵州大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和中国核桃生态文化博物馆,让专家小院真正落地为了让赫章核桃产业“强起来”,在专家小院专家的引导和推动下,赫章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助推赫章组建了全省唯一的核桃产业发展事业局、赫章县核桃产业发展办公室、赫章县核桃研究所,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并在各乡镇成立了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核桃产业发展管理工作站,形成了县、乡、村联动的核桃产业发展网络,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机构和人员保障。

)强化成果转化的示范推广

选育的核桃品种再好,嫁接技术再高超,如果农民不愿学、不愿种,那就失去了科研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专家小院专家认为转化的科技成果才是第一生产力,他们把核桃产业中的基础研究转化为了专利优势,应用研究转化为了技术优势。十余年来,为了做好小核桃这个大产业,专家小院科技人员一年中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果园里,抓好“示范园、样板田”,做到了“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帮着农户赚”的效果,真正促进成果转化。在水塘国家核桃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了省级核桃资源圃和丰产示范点,在每一个核桃主产乡镇均建立县级核桃丰产示范点,亩产超过400斤,产值超万元。

四、主要成效

(一)助推赫章核桃产业跨越式发展

十多年来,贵州大学核桃科技扶贫团队扎根赫章,专注核桃,实现该县核桃产业跨越式发展。赫章县核桃种植面积从2006年的14万亩增加2018年的166万亩,挂果核桃32万亩,坚果产量3.84万吨,年产值从3亿元增加2017年的15亿元,种植户年人均增收5000元。预计2022年,挂果核桃80万亩以上,坚果产量8吨,年产值达32亿元。

(二)夯实赫章县核桃品牌科技内涵

十多年来,紧紧围绕贵州大学核桃科技优势,提升核桃品质,升级赫章核桃内涵价值,助推赫章核桃荣获“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十大名优核桃”“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果品著名品牌”等一系列品牌和荣誉。

(三)深度开发助推核桃工业大发展

贵州大学核桃科技扶贫团队不仅重视核桃种植业发展,同时走联合攻关不断开发和引进核桃深度开发,形成核桃深加工产业,切实有效打通种植业和核桃深加工工业,“一二”产业有机融合,扩大赫章县核桃产业市场半径。引入投资人成立贵州赫之林核桃乳有限公司、贵州金果缘核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利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赫章县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公司,实现年工业产值达2.85亿

(四)科技与扶贫事业实现了双丰收

贵州大学核桃科技扶贫团队,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把科技成果转化落实到扶贫事业,高度重视科技与扶贫事业协同发展,实现了双丰收。在推动赫章县核桃种植、深加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该团队潘学军教授先后被遴选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巡讲员、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州省百层次创新人才、贵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贵州省省管专家;先后荣获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贵州省脱贫攻坚(奉献)奖、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青年五四奖章、贵州榜样·最美人物、贵州省行业道德标兵、国务院特殊津贴。

(五)高度重视机制推广进军新领域

贵州大学高度重视核桃科技扶贫团队经验总结,不断深化科技扶贫机制建设,已经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扶贫机制,形成了酒科技、猕猴桃科技、金刺梨科技、茶科技、生态畜牧业科技等扶贫团队。酒科技扶贫团队在黄永光教授领衔下,深入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首创的全国清酱香型白酒“人民小酒”,2017年产品实现销售收入9600万元,2018122日、23日在全国经销商大会上订单突破了5.6亿元。党的十九大会议期间,“人民小酒”也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贵州大学猕猴桃科技扶贫团队,从2004年开始一直在修文县各乡镇开展猕猴桃种植技术试验及推广,开展技术培训100多期,培训技术人员及农民10000多人次,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6.7万亩,产值达10.7亿元。贵州大学茶科技团队在湄潭、凤冈、务川等21个茶叶产区建立茶园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30个,推广应用茶树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累计开展茶产业技术培训15000余人次,到园区(企业、合作社)开展田间技术指导9300余人次,接受技术咨询52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7100多份,服务企业100余家。通过与贵茶联盟的合作,先后带动了10多万茶农脱贫增收。

五、主要经验

(一)“政治素养+专业素养”模式保障科技扶贫扎根

扶贫事业既需要科技实现产业内涵式发展,更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治责任感保证科技扶贫事业可持续。以潘学军教授领衔的贵州大学核桃科技扶贫团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长年累月把科技事业紧紧扎根在发展贫困山区的核桃产业。作为一名党员,潘学军教授身先士卒,把核桃产业牢记心中,不断带领青年骨干(科特派)、博(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及地方乡土人才很好的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科技扶贫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化解扶贫产业的科技瓶颈

核桃产业既有种植方面的科技需求,也有深加工过程中的科技需求。潘学军教授领衔的团队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化解扶贫产业的科技瓶颈,保证了核桃产业健康发展。科技人员要依据产业链需求组建团队,要扎根一线,善于发现农业产业中的科技问题,凝练科技项目,破解科技问题,助推科技服务产业发展。

(三)坚持因地制宜的科技扶贫,增强产业内生动力

科技扶贫必须因地制宜,切实找准科技扶贫的产业载体。能够给老百姓切实带来增收的科技扶贫产业才能具有内生动力。潘学军教授领衔的核桃科技团队不盲目推广他们充分认识到并且是践行:农业科技成果要实现转化,应重视抓好“示范园、样板田”,以好的“示范”促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四)跳出科技看科技扶贫事业,化解产业发展瓶颈

产业扶贫需要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顺畅的。潘学军教授充分认识到产业发展要“双轮驱动”,科技人员不仅要重视生产端还应该重视流通端,主动为地方政府牵线搭桥,做好全产业链发展的“大媒人”。

(五)凝科技扶贫可持续机制,纵深推动科技扶贫

潘学军教授领衔的核桃科技扶贫事业不仅推动了赫章县核桃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贵州大学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背后的可持续机制,并形成了完善的科技扶贫政策支持体系,全面带动了贵州大学科技扶贫新事业。

六、下一步打算

(一)夯实科技队伍,推广核桃产业新发展

山地为主要特色的贵州,核桃具有天然的生态比较优势,向其他县域横推具有深远的扶贫意义。以赫章核桃产业基地为中心,贵州大学核桃技术团队又把优良核桃品种与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到息烽、晴隆、余庆等21县(市),推进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增收。

(二)加大科技攻关,实现核桃高质量发展

将在总结经验和修订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推进“专家小院”模式,重点关注特色品种选育、核桃丰产、品质稳控、功能食品开发等,全面推进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兴旺的基础。

(三)构建扶贫联盟,助推核桃全方位发展

核桃扶贫产业仅仅依靠科技是不够的,必须品牌打造、资本注入和电子商务等关键要素,在全省核桃主产区推广“专家小院”模式,构建扶贫联盟,助推核桃产业健康发展,成为贵州脱贫和巩固脱贫效果的重要产业。


编辑:韦锋、陈怀育

责编:赵鹏

编审:刘颖


Copyright 2019 贵州大学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电话:0851一88292285 传真:0851一88292285 Email:cdo@gzu.edu.cn